现实的世界,常常是 冰 火 两重天。
▐ 一方面,疫情下的毕业季让很多大学生的求职更是举步维艰,不知道有多少70后父母正在为自己95后的孩子们的工作操磨着。而其实,如果没有疫情,很多95后的求职之路也不会好到哪里,因为还没有想过、或者没有想好“到底想要
▐ 另一方面,初中肄业的95后郭麒麟(1996年生人)火得一塌糊涂。从去年底的《庆余年》到今年上半年的N个综艺,叫好又叫座。连我这个一直对郭德纲无感、甚至曾经微微有些反感的人,都因为对郭麒麟的好感而开始重新审视郭德纲。
4岁父母离异、12岁之前一直和爷爷奶奶在天津过留守生活、到北京上初中、初三没毕业就退学,这样的郭麒麟,何以经过八九年的蜕变、在自己24岁的2020年
也许很多人会说,因为他有个叫“郭德纲”的爹啊!“拼爹上位”,有何难?!但能拼爹的,从来都不是只有郭麒麟。甚至现在的95后、以后的00后、10后等等,有条件拼爹的会越来越多。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拼爹失败的?甚至坑爹的?所以这并不是郭麒麟能有今天的“根本”。回顾郭麒麟从小、尤其是从初三退学到今天的路,我发现郭德纲对郭麒麟的灵魂拷问功不可没。而这,是我们很多为人父母者已经有条件去做、却还没引起足够重视的。
“我小时候不是跟在我父亲的身边长大的。我父亲在我刚出生的时候就独自一人来北京打拼。我小时候印象当中,我都不知道我爸长什么模样。我第一次对他有印象,刨去照片不算,看见真人,真的跟很多观众一样,终于看到活的郭德纲了,我到五六岁的那会儿,可能才印象中第一次看见父亲。大概就是那个时候,他接我上北京来……我们家这个传统观念算是挺浓的。包括从爷爷那辈开始,到我父亲那辈,看见自己的长辈,基本上没有说特别的轻松愉快。包括现在有的提倡跟父母做朋友,那在我们家不可能,想做朋友早踹死你了。我跟我父亲同处一室的时候,也基本上是各干各的,他躺着玩手机,我坐着玩手机。我只跟他聊正事,除了正事,没有什么闲聊。他一直就是躺着,躺着看手机,我就坐在边上。我要说完拔腿就走呢,有点尴尬。怎么办呢?我就陪他待会呗。也没话。我就看看脚,坐着等一会儿。好,差不多了,我也不说话,我就走了。”
以上的场景是不是像极了很多中国传统家庭中的父与子?但以下的场景才是关键:
“他永远都在问:你到底想要干吗?你以后想干什么?我实在是没辙了,老这么问,那就信口胡说呗,随便编呗。我今儿可能想当司机,明儿我就想当厨师,后个又怎么着。我说哪个他都驳我。然后他就开始说,说相声怎么怎么好……其实我当时有一些这个想法。就是,我到现在也是,我不喜欢让别人摸透我,我讨厌被别人看透的感觉。我当时就拧,永远不说我想说相声。我就不开口就不开口。到后来上到初中、初三的时候,想来想去还是对相声挺有兴趣的。家里很支持,他本来就求之不得,他希望孩子有这种想法,也就索性说相声了,一直干到今天……退学,在我们家看来,这是一个很孝顺的决定。”
“你以后想干什么?”
70后80后90后等越来越先进的父母,会越来越多的关心孩子这个问题。但有的问不出来就放弃了,
郭麒麟说:“站在台上表演相声,这是我父亲对我的影响。我父亲之前在虹桥文化馆工作。他当时和其他人共同编撰了这么一本书,叫《单口相声小段集锦》。我小的时候,六七岁的时候,上学前班之前那会,就已经能把上面这个小段子背下来,在全班同学面前来展示。包括那个时候来北京找我爸,我就站在小板凳上,给他说了一段上面的一个小段子。说完之后,他一个笑容都没有,特别的严肃,然后当时也没怎么说话。我以为我表演的不好呢。后来我爸的经纪人王海,王伯伯,他说的,他说当时郭德纲跟我眼含热泪,说我儿子站在小板凳上给我说了一段相声,我是多么不希望他也干这个呀。因为那时候家里条件确实不好,希望说以后好好学习吧,找一个好工作,然后能改善一下家里的条件,改善一下家里的情况。”
直到郭麒麟初三时给郭德纲了一个“惊吓”:
“他说我要说相声。我吓了一跳。我说你怎么之前让你学你不学,你怎么现在要学。他说您看我喜欢上学吧?我说孩子你是个非常好的学生。你想他初几的时候,还经常有的功课可以考满分。他说,其实我有一部分是给你们上的,让你们在朋友面前有个谈资。这句话五雷轰顶,我不希望我的儿子为了学业去如何如何。可能我只是从父亲的角度去自私地想,希望我的儿子有一门手艺养家糊口就好了。后来我又仔细地想了想,可能这文凭就是一个火车票,北大的是头等舱,清华的是软卧,本科是硬卧,专科是硬座,成教是站票,类似这种。火车到站之后,你要去找工作,老板只是问你能干什么,他并不关心你是坐什么来了?后来我想了想,人各有志不可强求,对别人尚且如此,更何况自己的儿子呢。”
于是,2011年,郭麒麟在自己初三、15岁的时候,就想清楚了自己“到底想要干吗?以后想干什么?”。
“其实来说,小时候学习确实还算不错。我之所以能退学说了相声,这个不光要感谢我父亲,还要感谢我爷爷。一般来说,很少能有家庭能允许孩子如此的大胆肆意妄为。真的。你说不上就不上了,你说想干嘛就干嘛去了。这个真的很少有家庭能做到。我得感谢我出生在了这样一个这么开明的家庭里。”
于是,郭麒麟开始在郭德纲的教育下、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积蓄力量。
“小时候一直对相声有浓厚的兴趣,但一直不敢想,说以后能从事这个行业。以此为生很难。因为我爸是在社会上受到了很多挫折,这些个挫折对他的历练,
“退学之后呢,2012年说让办一个专场。你想我当时2012年,那年我才刚多大?我才刚十六岁。让我在那自己一个人演三个大活,就是三个作品,然后之后还有三场。在我当时看来我根本就做不到。我爸说没事你放心,你就这样,咱们就出去宣传去,就让你演,就让你干。我那个时候就是我父亲楞给我搁在那儿。你就搁那,你就开始锻炼。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好事。你看直接给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这还不好吗?其实真的,我那时候压力特别大,那真是逼着自己玩命啊。这个消息出来之后,果不其然,那骂声一片……好多观众说,你看这孩子,现在是会仨就能办专场了吗?怎么德云社现在骗钱从孩子开始骗了?都是这个话真的。那个时候我觉得我父亲总是希望我能够以一个追赶者的姿态不停地前进,他不是希望我慢慢地循序渐进。”
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虽然路是郭麒麟自己选的,但苦却是郭德纲得教其受的。郭麒麟毕竟年轻,空靠自己自觉,那无异于天方夜谭。而郭麒麟三四年后的”知难而退“,也幸亏有郭德纲的”挽救“,否则郭麒麟绝没有今天:
“我有一段时间,很厌烦当时的日子,发生在我十八九岁的时候。每天日复一日地进行这种两点一线的演出,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帮助。那段时间我就跟我爸提出来,我说我想出国留学,然后我爸没同意。我当时做好准备是我爸破口大骂、甚至于拳脚相加。但我爸没有。我当时没想到,他会那么一个缓和的情绪和态度跟我说那些话。其实说的大概就是,你为你现在的这个事业已经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了,你现在去干别的,相当于这些个努力已经白费了。而且身为父亲来说,我永远希望你好,我也永远支持你的决定,但希望你考虑好了。如果你想做导演的话,最后结果,你能成为什么样的导演呢?爸爸心里没底。我不知道你在这方面能有多高的造诣。但是说相声,爸爸保证,以我看人的眼光,你肯定错不了。我认为你干别的,高度不可能超过这个。我听完我也自己琢磨了琢磨,觉得他说得有道理,然后就放弃了出国那个想法。现在就是有机会就把握机会,然后好好地、踏踏实实地演,不要好高骛远。就是先想我现在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能明白自己现在是个什么样的人就很重要。”
郭德纲说:“你要问我对他有什么期许?没有!第一是健康,第二是快乐。就是希望他很正确地认准自己的路,好好地活着,健康快乐地过一辈子,就可以了。”这是不是像极了越来越多70后80后90后父母对孩子的期待?!70后郭德纲做到了,因为他帮助儿子很正确地认准了自己的路,走上了自己的路。所以,还有机会的70后80后90后父母们,我们是否可以借鉴起来?!
/ 文章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