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0月之后,全球特别是欧洲疫情大幅反弹。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1月最新警告,整个欧洲的新冠病毒感染率再度激增,新增病例以创纪录的速度上升,在英国,德国,和俄罗斯的情况尤为严重。


疫情再度变异,大流行周而复始。 这样的突发变化会对美国的旅行禁令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又会有什么后续影响呢?


在新一轮疫情面前,欧洲各国是如何应对的?

医疗体系承压加大,  且疫苗接种率低的国家迅速升级防疫措施。例如罗马尼亚面对攀升的重症病例,已经强制室外公共场所戴口罩的规定。拉脱维亚因疫苗接种率过低,自10月21日至11月15日全国将进行封城政策。


对于疫苗接种率高的国家,例如英国和德国,英国首相10月22日称已暂不考虑实施新的“封城”举措,即使医疗专业人士呼吁启动后备计划。 11月11日,德国联邦卫生部辖下疾病控制研究所表示过去24小时的新增病例已经首度超过5万例。


世卫组织的欧洲办事处主任汉斯克鲁格(Hans Kluge) 表示,对于Covid-19 疫情下欧洲再次处于“震中”,从11月至明年2月,欧洲或有50万人死于冠状病毒的风险。

图源:DW


“群体免疫论“在现实中的效果如何?

现实中的“群体免疫论”屡屡碰壁。英国提出“群体免疫论”后于7月贸然解封,虽然12岁以上的人群中超过86%的人已接种至少一剂新冠疫苗,约79%的人已接种两剂,但是该国单日新增一直保持在3万以上,于21日当天突破5.2万,累计的确诊病例已经达到了870万,占英国人口比重的约13% 。同时, 德国的重要指标“7天感染率”也既5月中旬后于10月23日达到最高值。


另外,各国不得不在防疫和经济复苏中进行选择,经济复苏的压力也是疫情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牛津大学流行病学教授陈铮鸣对于“与病毒共存”理论称群体免疫是需要建立在疫苗接种上,而仍然有一部分人不愿意打疫苗,还存在一些不适合,和还没有研究出适不适合打新冠疫苗的18岁以下人群。陈教授称“与病毒共存” 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问题,我们需要更久的时间,更强的沟通交流,以及对病毒更正确的认识才能去了解这个理论的可行性。


拜登再次收紧旅游限制措施

CDC调高五个欧洲国家的旅游警戒

美国于11月8日向数十个国家的已接种疫苗的旅行者重新开放边境,结束了为期约20个月的国际旅行限制。


然而,随着变种病毒 Omicron 在全球各地引发恐慌,美国多州也出现新增 Omicron 确诊病例,拜登再次收紧旅游限制措施。

图源:Reuters


根据上周四(12月2日)公布的措施细节,所有国际旅客,不论疫苗接种情况如何,都必须在出发前往美国前24小时内进行病毒检测。飞机、火车及巴士上须佩戴口罩的措施将延长至3月。


美国和其他多个国家均已对八个非洲南部国家实施了旅游禁令。卫生专家表示,旅游禁令将会为他们争取时间,对新变种进行研究。


同时,周一(12月6日)CDC 调高对包括法国在内的五个欧洲国家的旅游警戒,劝请国民避免前往。


这五个上榜的欧洲国家分别是:法国、葡萄牙、列支敦斯登、安道尔和塞浦路斯。CDC同时将中东国家约旦和东非国家坦桑尼亚的冠病风险调升到最高的第四级。


**以上内容由广告客户或嘉宾提供,不代表本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