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HU)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12日发稿,全美共有95,303,170例新冠病例,1,050,507人死亡。24小时内新增7,955例新病例,新增死亡人数31人。


疾控中心(CDC)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已有224,367,691人 (67.6%) 完成接种;263,103,582人 (79.2%) 至少接种了一剂新冠疫苗;以及108,953,688人(48.6%)接种了加强针。


本文要点

  1. CDC发现罕见严重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 与感冒症状相似

  2. 专家批美国在未经人体试验的情况下推出新冠疫苗加强剂

  3. 研究:新冠导致美国劳动力减少了约50万人

  4. 加州猴痘感染病例占全美20%


CDC发现罕见严重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

与感冒症状相似




据 Fox 报道,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近期要求儿科医生留意一种罕见且严重的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据悉,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患者感染了肠道病毒 D68 或 EV-D68,它的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并伴有流鼻涕、咳嗽和发烧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瘫痪。


根据 CDC 的说法,肠道病毒 D68 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呼吸道疾病,感染范围从轻度到重度不等,同时它也是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中的一种。该病毒很可能通过呼吸道传播,目前还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


CDC 表示,美国曾在 2014 年发生过两次 EV-D68 病毒疫情,当时共有 1,395 人感染了这种病毒,并且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是儿童。后来,美国又在 2016 年和 2018 年报告了许多起 EV-D68 病毒病例。


CDC 提醒家长,婴儿、儿童和青少年比成年人更容易感染这种病毒,因为他们对该病毒没有免疫力。此外,患有哮喘的儿童患这种疾病的风险更高。


专家批美国在未经人体试验的情况下

推出新冠疫苗加强剂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有卫生专家批评美国在没有对人体进行临床试验的情况下就开始推广新的疫苗加强剂,这可能会导致公众失去对疫苗的信任。


报道称,拜登政府希望新版疫苗能为人们提供更好的预防效果,因此已花费 50 亿美元购买了 1.71 亿剂新版疫苗加强针,但该疫苗在未完成人体临床试验之前已获得了使用授权。


多位健康专家指出,这些新冠疫苗仅针对实验白鼠进行了少量的测试,所以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新版疫苗比现有的疫苗在预防感染或重症上有更好的效果。斯克里普斯转化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Translational Institute)的创始人兼主任埃里克·托波尔表示:“目前社会上已有言论称这种疫苗为小白鼠疫苗,而我们的国家也因此存在信任问题,我们不能让这种问题变得更糟。”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顾问小组的成员奥菲特也表示,他曾反对辉瑞和莫德纳公司研发二价疫苗。他称:“让我感到最困惑的是,为何人们愿意在没有人体试验数据的情况下使用疫苗。”


而当局表示,由于现有疫苗的效力下降,以及秋季可能会出现新一波的疫情,所以该疫苗在没有临床数据的情况下被推出是合理的。另外,他们还强调,新版疫苗与现有的疫苗非常相似,无需等待正在进行的人体试验结果。


研究:新冠导致美国劳动力减少了约50万人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于周一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由新冠引起的疾病导致美国的劳动力减少了约 50 万人,如果新冠病毒以目前的速度继续传播,美国劳动力的损失可能会越来越严重。


报道称,疫情期间有数以百万计的员工由于各种原因离开了工作岗位,其中包括退休、照顾家庭和对新冠的恐惧等。据统计,美国今年 8 月的劳动力总规模为 1.647 亿人,首次超过了 2020 年 2 月疫情前的水平。但该研究的作者埃文(Evan J. Soltas)表示,如果排除人们感染新冠的情况,美国的劳动力总规模应比上述人数多出 50 万人。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美国劳动力的缓慢复苏,以及对劳动力的高需求是美国推动经济的主要挑战之一。而经济增长取决于劳动力人口的扩大和生产力的提高,但目前汽车制造业和服务行业很难招聘到员工,这可能会限制美国的经济增长。


加州猴痘感染病例已占全美20%



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统计,截至 12 日,加州已累计报告 4,300 例猴痘病例,占全美猴痘总病例的 20%,其中旧金山已成为全美猴痘疫情第二严重的城市,有 748 人确诊猴痘病毒。


目前,由于猴痘疫苗供应紧张,加州州长纽森(Gavin Newsom)已于上周签署了紧急法案,将拨款 4150 万元用于扩大猴痘疫苗接种、病毒检测和治疗等工作,其中加州卫生部门将收到 2570 万元,剩余的 1580 万将投放到各个州立卫生部门和社区组织。


据统计,截至今日,全美共报告了 21,985 例猴痘病例,其中加州位居首位,其次是纽约州和佛罗里达州。


信息来源:Fox, Financial Times, WSJ, CDC, J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