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CNBC 报道,据联合国粮食机构称,在印度实施大米出口禁令和恶劣天气条件削弱了亚洲主要粮食的生产和供应后,大米价格飙升至近 12 年来的最高水平。


亚洲开发银行高级主管表示:“全球大米价格尤其令人担忧。似乎很清楚的是,食品价格波动将在未来几个月持续下去。”


除印度外,今年迄今为止亚洲的食品通胀相对温和。但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即大米供应短缺可能标志着亚洲其他食品价格的全面上涨。这些因素包括:全球变暖带来的极端气候、七年来首次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俄罗斯退出黑海粮食倡议以及贸易限制等保护主义食品政策等。


在 2010 至 2012 年食品价格危机最严重的时候,亚洲开发银行估计,2011 年国际食品价格上涨了 30%,导致亚洲发展中国家的食品价格上涨 10%,并使该地区一些食品进口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下降 0.6 个百分点。


亚洲开发银行强调,如果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粮食价格上涨 10%,按照每天 1.25 美元的贫困线为基础计算,将有 6,440 万人陷入贫困,这突显出粮食价格上涨对购买力的侵蚀。也意味着在此期间贫困率将从 27% 提高到 29%。


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数亚洲国家将能够承受大米供应方面的冲击。马来亚银行负责泰国和中国业务的经济学家 Erica Tay 表示:“价格肯定已经飙升,这引发了恐慌,也有传闻称人们恐慌性囤货。但是,如果你看一下总体的供求数字,亚洲国家完全有能力度过大米市场的价格和供应冲击。”


她指出,该地区的一些国家,如泰国、越南、缅甸和柬埔寨,是净出口国。Tay 补充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市场,从越南和缅甸进口的大米只占其需求的 1%,因此印度的供应短缺对中国的影响“非常小”。


野村证券认为,菲律宾是最容易受到粮食价格飙升影响的国家,因为粮食在其消费价格通胀篮子中所占的份额很高,达到 34.8%,仅大米就占 8.9%。


标准普尔全球首席农业经济学家兼研究主管保罗·休斯(Paul Hughes)称,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低收入家庭无疑将是受影响最严重的群体。“这些家庭往往把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花在粮食上。当价格上涨时,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在可能的情况下削减其他方面的支出。”


此外,市场观察人士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厄尔尼诺现象将给亚洲大部分地区带来干旱,这将影响到水稻作物。作为世界第二大大米出口国,泰国已经开始鼓励农民减少种植农作物,以节约用水。


同样的干旱条件也将影响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棕榈油(食用油的关键原料)以及澳大利亚小麦和大麦的生产。


印度正面临西红柿危机,在安得拉邦、马哈拉施特拉邦、卡纳塔克邦等主要番茄产区遭受洪灾后,西红柿价格飙升超过 300%,这凸显了恶劣天气对蔬菜价格的影响。


马来亚银行的 Tay 说:“从长远来看,我认为我们需要接受与气候相关的破坏将越来越频繁的事实。实际上,科学家们一直在推广更具气候适应性的水稻品种,并试图鼓励农民采用更具气候适应性的耕作方法。所以我认为,随着采用新技术的开始,农业供应和农民的生计应该会恢复一些可预测性。”


信息来源:CNBC